在建设“交通强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智慧交通”等战略的要求下,交通运输由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西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以“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为依托,积极开展交通运输智慧执法改革,加快促进我县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
截止目前,西华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155公里,其中县道206.5公里、乡道593.4公里、村道1355.5公里,已基本形成以国省道为主干骨架、县乡道为支撑、乡村道路延伸辐射的四通八达路网体系。我县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好,也因此,超限超载现象屡禁不止,对公路寿命、道路安全、环境等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华县的快速稳健发展。县交通运输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政府主导、统筹推进、科技赋能”的原则,积极谋划非现场执法项目建设项目,把非现场治超作为重要的治超手段,在满足当前最为迫切的治超监管需求情况下,统筹建设点位布局和时序,逐步把控所属地域重点货运通道,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治超非现场执法设施网络,实现普通公路重要节点全覆盖。
西华县交通运输局关于《西华县治理货车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已在县第十四届政府第8次常务会上获得通过,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现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西华县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主要包含终端系统、监控中心、应用系统及其支撑平台、网络和安全系统建设。一是终端系统。以“先干道后支线、分点布设、分步实施、联网成片”为建设重点,首先计划在国道G230西华-扶沟红花镇黄庄路段、国道G344西华-淮阳清河驿乡小庞路段、县乡公路X024红花-逍遥艾岗乡潘岗路段等设置3处非现场执法检测点。每个点位建设内容包括:动态称重系统、车辆识别及抓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网络传输系统、交通标志标线、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通信系统、供配电设施等,逐步实现对全县交通运输的全局性、全天候、动态化监管。二是监控中心。在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建设综合执法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建设包括:大屏显示系统、供配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工作台、控制计算机、打印机等配套设施。三是平台应用系统。建设非现场执法综合管理平台,包括运行监管系统、执法管理系统、综合分析评价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移动端应用系统;根据应用系统需要,建设GIS地图系统、统一用户认证管理软件、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应用支撑软件。四是主机与存储。在县交通运输执法大队部署主机和存储设备,非现场执法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提供业务逻辑层计算与业务数据存储能力。五是网络安全。在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部署网络安全设备,为西华县非现场执法综合管理平台提供等保二级防护能力。
西华县交通运输局在全市率先打造以“应用平台、运行机制、科技系统、执法流程以及后续工作处理”为支撑的精准化、常态化科技治超新体系,以非现场执法科技治超新模式为主导,以全面布控的非现场执法科技治超检测点为依托,以交通、交警联合执法和科技治超数据互联互通为保障,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监管为抓手,逐步实现非现场执法科技治超管理工作互为闭环管理,开启了智慧交通新征程,打造出具有西华特色的新型智慧交通执法模式。